中概股回流,香港能否成为亚洲版纳斯达克?

2020-07-16

一、中概股为何扎堆回归?

中概股有中国最具活力的互联网企业,然而诸般因素,一直在美被低估,叠加瑞幸事件,美证监会加大监管,要求中概公司审计要求符合美监管规定,否则有退市风险(美国国会正研究立法,要求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必须确保其会计账目的监督与美国本地上市公司一致,否则将面对被除牌),对于已经在美上市的公司,或者即将赴美的企业,是一个并不好的信号。

这样一来,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需求激增。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红筹回归A股市场、科创版与创业板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主要股票指数优化调整等趋势成为资本市场热点。

二、中概股回归潮起,为何首选香港?

前不久,在瑞幸事件发酵后,有人对回港上市提到一个颇为有意思的说法,为什么要回香港上市?因为进可攻,退可守。事实确实如此。如果说瑞幸成就了谁?从蝴蝶效应的角度来看,说香港并不为过。中概股回归香港,将为港股带来大量优质标的,从而为港股通提供更为全面、更为新颖、更为科学的分布,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场。

近年来,香港市场锐意进取,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以拥抱新经济成分。自香港市场自我改革和制度突破后,中概股回流港股热潮如火如荼,港股的生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有望在港上市,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兴趣。

目前,腾讯、美团、阿里、京东、网易已然齐集港股,未来百度、哔哩哔哩、拼多多、爱奇艺等众多中概股也存在回归的预期。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港上市。

今年611日,网易在港二次上市。网易回港上市没多久,CCASS持仓数据显示,存托人已将18.8亿股网易股份转仓至香港,持股占比达到55.04%,上市后,该席位持股量不断减少,这说明已经有投资者不断将所持美股转换成港股,在香港上市交易。

中概股二次上市潮愈演愈烈,港交所及时锐意改革收获颇丰,带来的结果是生物科技、互联网中概股不断涌入,港股市场的「科技含金量」不断提升,或许未来将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而众所周知,进入港股通,大陆资金才能更方便的投资中概股,也就有可能享有更高的溢价,中概股在美低估,回港后估值提升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这将使得中概在港股的吸引力高于美股,香港将成为中概股交易的核心市场,更多的人会将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股票转换为香港股票。

可以预期,随着中概股的回流,中概股的定价权也在逐渐回归。

 

三、企业是否仍需考虑赴美上市

对一些行业和企业而言,美股市场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反映了企业长期的、战略性、商业化的考量,而不是完全为规避上市及监管规则发生重大变化和剧烈波动的风险而因噎废食。对于企业而言,美股上市仍具有以下优势:

1. 美股市场的体量相对较大、对优质标的公司而言流动性较为可观;

2. 美股市场在股票交易之外,相关衍生品交易以及后续资本运作较为便利,其深度与广度均超过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

3. 美股市场的成熟度和投资者结构的国际化、多样性,均优于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对新经济成分公司的商业逻辑、分析框架、估值方法、成长模式较为认可和接受;

4. 对某些身处A股市场限制类行业、同时尚未引起港股投资者注意和兴趣的公司来说,赴美上市仍是其优先考虑的选择。

四、中概股未来市场拭目以待

美国股市是市场化的结果,属于经济学的自然产生范围。但是中国的股市是在一系列政策背景下产生的,至今都是受政府干预程度很高。

中国在控制IPO以稳定其羽翼未丰的股票市场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90年以来中国多次暂停IPO中国的IPO价格往往被大大低估,因此投资者打新犹如购买彩票,对股民吸引力极大。中国的做市商制度不健全,以前是10个股票9个庄,现在情况虽然好多了,但是大量的投机行为是中国股市最明显的特征,这一种盛况跟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和金融受教育程度有关,培养出正确价值观的投资氛围势在必行,其受政策影响程度高(79%的上市公司为公有制公司),说明股市的自身内循环不够健康,总是需要政策这只鞭子抽一下走一下。

如果想跟美国一样创造长达35年的长牛市,中国股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走,或许现在还只是初期阶段。可以想象,未来还会有阵阵剧痛和兴奋,但是最终的目的是拥有成熟的市场2020年已过去大半,接下来的股市冷暖,拭目以待。

 

AE海外财界认为:港交所也正力图把香港变成一个科技股投资圣地。对于港交所来说,中概股回归是一个契机,对其改革取得成效最好的见证,正是其不断创新高的股价。若中概股大面积回流港股或A股市场,对美股市场的一级和二级市场表现都会构成一定的压力,美国投资者也会失去分享中国新经济公司增长增值的难得机会。另一方面,短期而言,中概股有可能面临一定的市场情绪波动与估值压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