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分流教育,严格到近乎残酷

2020-07-01

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比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更苦更累,考试升学压力更大的同龄人,那非新加坡的中小学生们莫属。

新加坡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在过去10年里一直维持在65%以上,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则维持在28%新加坡学生的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成绩一起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三年一次的Pisa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的前三名常年被新加坡霸占

 

而对此难辞其咎的,正是已经在新加坡行之数十年,在精英教育、优胜劣汰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整套严格到近乎残酷的分流选拔教育制度。

 

比高考更残酷的分流教育制度

 

 

由于新加坡保留了一部分英式教育的特点,又结合自身精英教育的需求,发展出一套与众不同的分流教育体系。

 

那并不是把学生分成快慢班那样简单,而是一种自上而下被推行的政府行为,甚至于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新加坡,一名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教育阶段的每一个阶段之中,除了会被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科目进行校内分流之外,还有可能被进行校际分流,而且这两类分流都是制度性的。

旨在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把学生分层别类,导入不同的学校和教育轨道,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为学生在日后进入不同的职业和社会阶层奠定基础。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Part.1

 

小六分流——决定人生轨迹的小升初

 

新加坡全国统一组织的小六离校考试中,新加坡学生们将迎来他们学业生涯中继小四分流后的第二次大分流,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次分流将会决定他们的人生轨迹。

 

 

经过PSLE,学生们会被根据成绩高低依次被分流到四大去向。

 

1.无需中考,直通车课程

大约10%的优等生进入特选中学接受初高中四年一贯制的特别课程教育,准备参加新加坡-剑桥高级水准会考(相当于新加坡的高考)直升大学;

 

2.四年快捷课程教育,备战中考

接下来50%学生进入特选中学接受四年制的快捷课程教育,以继续升学为目标。

 

3.邻里中学

再接下来20%左右的学生进入政府指定的邻里中学(通常是所在社区附近的学校)接受普学术课程教育,至少在名义上仍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

 

4.普通技术课程教育

通过小升初最末10%~20%左右的学生在邻里中学接受普通技术课程教育,从名字也可以看得出来,这部分学生将以上技校参加就业为主。

此外,还有为因先天性智力缺陷或心理问题通不过PSLE的孩子们安排的Northlight-type School,相当于特殊教育学校。

 

 

然而,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这还只是一系列优胜劣汰、不进则退,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分流考验的开头。

 

 

Part.2

 

升学/就业——初高中阶段再三的抉择

 

快捷课程、普通学术和普通技术这三类学生,类似于我们的普通初中生,要想升入大学,还有中考、高考这两大关要过,在这一过程中,分流仍无处不在。

 

初二时,学生们迎来第三次针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流;修完中四课程后,学生又要面临第四次筛选与分流。

Express Stream的学生将参加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会考(新加坡的中考),成绩好的升入高中,准备经过两年制的学习后通过GCE A-Level考试升入大学,成绩稍差的则进入理工学院(相当于大专),为升学就业做两手准备。

理工学院的学生,既可以在毕业后直接就业,也可以继续努力考大学,但是并不容易,每年只有约前5%的理工学院学生可以升入本地大学(新加坡版的专升本)。

据统计,在新加坡每年约有25%的学生进入高中,为上大学做准备,39%的学生进入理工学院,21%学生进入技术教育学院,另约有15%的学生出国学习或做其他选择。

不过,我对过早分流还是持有保留态度,过早分流过让一个孩子过早被定位,有可能孩子在后期才凸显出来的一些才华失去了展现的机会。


为什么会形成新加坡的分流制度

 

 

 

首先,是来自现实环境的逼迫。

蕞尔小岛的新加坡,除了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对周边国家地区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国民教育水平之外,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培育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业,而这离开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将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从客观上,新加坡有着大力投资教育,培养优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华人社会重视子女教育,认可并推崇通过读书途径出人头地的传统。

最后,分流制度的形成,还有赖于国家领导人的价值导向和执行。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是一位典型的精英主义者和秉持社会达尔文主义理念的人物。

也正是因为有了李光耀及人民行动党政府的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才得以在新加坡国内自上而下的推广分流教育制度。


6项改革,降低分数的重要性

 

 

新加坡的体量决定了它是一个“船小好掉头”的国家,不论从主动的方面,还是被动的方面来说都是如此。

因此,新加坡可以大刀阔斧的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最近,它的教育部又宣布了6项重大改革(执行时间:2019年起)。

改革废除的是亚洲应试教育中一直以来惯用的传统,极富颠覆性,我们不得不佩服新加坡这个南洋小国的居安思危和前瞻性精神。大家品一品:

1. 小学一二年级取消所有考试和分数报告,学生不会再收到考试成绩单或任何测验结果。

 

2. 初中一年级取消年中考试。

 

因为中学一年级学生正在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取消年中考试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将精力花在适应中学生活上。

 

3. 小学3年级、5年级和中学3年级取消年中考试

 

与中学1年级一样,这些也是过渡年,在过渡年中学生会接触到更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取消年中考试后,学生可以专注在真正的学习上,而不是准备考试。

 

4. 成绩通知书

 

还记得小时候的你在拿到成绩单后,你是多么害怕告诉你的父母你不是第一名吗? 

 

现在新加坡学生不必有这个顾虑了,因为新改革规定成绩单将不再记录以下内容:

 

• 班级排名

• 在标准值中的位置

• 进度报告 - 删除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跟踪

• 每个科目的百分比排名 - 与同龄人相比

• 总分数 - 改革后仅反映总百分比并四舍五入为整数

• 所有分数将四舍五入为整数

• 不强调及格标准分数是多少

 

5. 混合能力班级

 

不再以成绩来分班,不以分数区别“优生”与“差生”。相反,传统定义下的“优生”与“差生”将混合在同一个班级内学习。

 

6. 奖学金发放标准变化

 

以往新加坡会对小学生和初中生中考试分数名列前茅者发放 $200 到 $350 美元的奖学金。 

 

改革后奖学金将被发放给拥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学生。这项改革仅限小学1至3年级。

 

End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削弱考试的重要性,Make learning enjoyable for life——让学习变成一生的享受,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

 

这个以应试和重视分数出名的国家,如今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正在悄然改革。

社会的改变有慢有快,但终将会发生。在我们呼吁改革的同时,不妨也问问自己,当改革真的来临时,你是否准备好了?

 



0